一、评估参数 1 检测原理:非接触式红外时差测距 2 实现方式:通过非接触式红外时差测距,结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,自动标记和追踪人体体表关键点。 3 检测方法:仅需拍摄1张正面图、1张背面图、1段原地踏步视频(视频时长≤7s),即可自动重构人体表面三维形貌,识别关键点,并生成形体分析报告。 4 检测项目:包含体表关键点检测、体态检测、关节位置变化检测、脊椎投影曲线检测及肌肉分布检测项目。 ★4.1 体表关键点检测:共24个点,正面8个,背面16个。 4.2 体态检测:可检测胸椎后凸角,腰椎前凸角,骶骨倾斜角,肩膀倾斜,腿型,下肢(功能)长度 ,骨盆左右倾斜,骨盆左右旋转,骨盆前后倾斜,脊椎矢状轴。 4.3 关节位置变化检测:可检测肩关节、髋关节、膝关节、踝关节的摆动峰值及其活动轨迹,形成相应关节的位置变化曲线。 4.4 脊椎投影曲线检测:可检测并生成脊椎侧面及正面投影曲线。 4.5 肌肉分布检测:可检测并生成人体肌肉分布影像。 5 相机功能:包含摄像及录像功能以及深度图像拍摄功能。 6 图像分辨率:彩色图像:1920×1080,深度图像:640×576。 7 帧率:30帧每秒(FPS)。 ★8 检测距离:≥3.6m。 ★9 检测高度:可进行手动调节,调节范围0.015-1.000m,调节精度为0.005m。 10 检测角度:水平视角范围70°,垂直视角范围60°。 11 操作系统及屏显:配备win8/10操作系统,高清显示器分辨率1920×1080。 12 数据传输:检测数据实时高速同步至PC端,数据传输协议为USB3.0。 二、软件功能及服务 1 患者管理:软件具有患者档案管理功能,可创建、编辑、删除、搜索,包含病人ID、姓名、性别、出生日期,可查询历史评估记录。 2 形体风险分析:根据检测结果提供相关的风险分析报告。 ★3 信息化管理:提供与科室现有盆底电子病历系统的对接接口,可与科室内特定的盆底康复设备实现数据同步功能,便于对患者进行检查、评估、治疗、康复的一体化管理。 ★4 数据接口类型:支持有线、无线两种接口模式,可用于拓展多台智能三维体态评估系统设备联网,数据同步互通。 5 操作语言:支持多种操作语言切换,包括中文、英文、德文、法文,可扩展。 6 软件升级:保修期内软件免费升级。 |